目前分類:.拉珍 ∥ 聖德文集 (25)
- Aug 31 Wed 2016 17:19
柔軟心——看得見苦
- Aug 30 Tue 2016 12:15
什麼是真慈悲?
拉珍
很多人把慈悲與仁慈、慈愛混成同一個概念,其實不然。在 第三世多杰羌佛所傳的修行法當中,七支大悲我母菩提心第四支「慈愛:每時每刻,從於三業之行所生發,慈愛一切眾生父母,長壽無病富貴吉祥,終生喜樂」,第五支「慈悲:於三時中,願請諸佛菩薩加持一切父母脫離諸苦,得遇佛法修持,脫離輪迴諸苦」。 三世多杰羌佛將慈愛與慈悲各分列一支,可見,慈悲與慈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其差別在於,慈愛之三業修持,所種的是天人福報之因,將結天人福報之果;而慈悲之三業修持所種的是出離解脫之因,將得脫離輪迴而成就之聖果。
那麼,在我們的修行當中,慈愛是必須的,行於四無量心,慈愛一切眾生,這是修行人的本等,但這並不是全部,也不是根本。如上所說,結天人福報之果,終究不能脫離輪迴的痛苦,因此,修行人必須在四無量心的基礎上,生發真正的慈悲之心,願請十方諸佛菩薩加持一切父母眾生得遇佛法修持,並將此心願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這才算是掌握住了修行的根本,菩提種子至此方得生發。
- Aug 23 Tue 2016 14:44
初行者的自我保護
拉珍
前幾天與版主有一番談論,言談中,版主對娑婆佛教界魚目混珠的現狀憂心忡忡。他說:「尤其那些當上師當師父的,有識無識之士兼有,有德無德之人皆備,有證量無證量的都在,而一般初初學佛的人,佛學知識淺薄,佛學常識欠缺,是聖是凡分不清楚,還沒來得及擦亮眼睛,就往往被一些妖邪之輩帶向了歧途。那麼,這些初行者,到底怎樣做才能保護好自己的慧命不受妖魔侵害呢?」
版主提出的是一個蠻大的課題,不是一兩句話說得清楚的。所謂魔,分內魔和外魔,內魔即五陰魔,亦稱心魔,調伏內魔,降伏外魔,牽涉到三藏十二部及密續的全部義理,那就是整個佛法的修學了。而初行者這個概念所涵蓋的面積也很廣泛,不能說學了幾十年的佛,修了幾十年的行就肯定不是初行者,這不一定,嚴格說來, 一日是凡夫,一日就是初行者,與修學時間長短沒有絕對的關聯,所以這裡面涉及的層次也很多,僅就這兩個問題詳論起來,千言萬語也未必能盡其意。因此今天,我們就單單以剛踏入佛門的初行者和佛教界的妖邪之師為著重點簡括論之。
- Aug 20 Sat 2016 12:18
所知之障 害人至深
拉珍
愚昧的締造者是無知嗎?不盡然。例如當我們第一次置身於言語不通的異國他鄉,撲面而來的所有知識你都會像抓救命稻草一樣緊握不放,那時,對於那個陌生的環境,你徹底無知,但你求知,因為生存的壓力,你會敞開胸懷迎接所有新來的知識,因此你很快就不再無知。而愚昧的締造者常常是知識。當人們對一種事物有所了解掌握之後,所掌握的知識往往變成高高的圍牆抵擋新概念的碰擊,總是用固有的知識作為標準衡量,不符舊者,立刻排除。但固有的一切並不是百分之百正確,人們因此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改善進步的機會。 佛陀開示這叫「所知障」,世俗言語也有一個近似的成語「固步自封」。
有一個前蘇聯的故事,說很久以前一個小學圖畫老師在教學生畫蘋果,轉學生尤里卡卻畫了一個像梨一樣的蘋果。老師責問他為什麼把蘋果畫成這樣,尤里卡說在他老家西伯利亞大森林里,一棵蘋果樹和一棵梨樹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兩棵樹緊緊靠在一起長成了一棵樹,上面結的就是這種像梨一樣的蘋果。尤里卡的敘述遭到圖畫老師和全班同學的嘲笑,因為沒有人見過甚至聽說過這麼奇怪的東西,但尤里卡固執地堅持著,於是老師把他趕出了課堂,責令他第二天乖乖畫好正常的蘋果,否則不准他再進教室。第二天,尤里卡畫出了令圖畫老師非常滿意的漂亮蘋果,但,在那些鮮艷的蘋果旁邊,老師看見斑斑淚痕。老師開始觀察,發現尤里卡是一個誠實正直的孩子,於是,那些淚痕像針尖似的刺痛了老師的心。老師四處打聽,八方寫信,可誰也沒聽說過梨蘋果。而尤里卡總是在同學們的嘲笑聲中瑟縮到角落,那些場景就像錐子一樣扎在老師心上。終於有一天,老師跳上一輛破舊的長途汽車,來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國家林業研究所,把尤里卡的畫和梨蘋果的故事一起交給了一位園藝家。偉大的園藝家激動地跳起來,對老師說:「我的確不知道這世界上有沒有這種蘋果,回答你的問題至少需要三年,三年後,我會送你一個梨一樣的蘋果!」三年後的秋天,園藝家披著厚厚的塵土闖闖進了老師的教室,他的手裡握著兩個神奇的梨蘋果!原來,園藝家聽了尤里卡的故事,受到極大的啟發,他用了三年的時間將梨樹和蘋果樹嫁接而成功地結出了這美麗的梨蘋果。老師神氣地讓同學們畫下這梨蘋果,而尤里卡的畫上,又一次灑滿了淚痕。
- Aug 19 Fri 2016 12:36
想因果,想眾生——寫給一些為人師表者
慚愧佛弟子:拉珍
時常聽到有人說:「某某某升任仁波且了,要當上師了,要趕快去恭喜他!」我總是默然。前日,有人又對我說:「你怎麼不恭喜某某某升仁波且呢?你對他有心結 嗎?」我說:「我與他素無冤對,哪來的心結?只是,不明白為什麼要恭喜他,又不是升官發財。若他是夠格的仁波且,眾生依止他能夠步向解脫,我要恭喜的對象是眾生而不是他。若他不是夠格的仁波且,將來錯導眾生,等著他的,將是難以窮盡的罪業果報,我心痛都來不及,怎麼能恭喜?」說完,我又不禁長嘆,放眼望 去,佛教界到處瀰漫著這類庸風,我的默然倒成了格格不入。
在這個混亂的年代,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仁波且變成了一種世俗職位,四面八方的人都以佔據一個這樣的職位為榮為傲,這三個字已經失卻原有的寶貴和聖潔,充 滿了虛榮。得到了,志滿意得,趾高氣昂,想著今後高高在上人前人後的擁戴供養,喜不自勝,還暗忖:這下看誰還敢瞧不起我!想到那些平素敵對的人在自己面前畢恭畢敬,真是難以抑制的揚眉吐氣;有的想盡辦法召告天下自己的這次「人事升遷」,一想到親友臉上的驚喜,心中就止不住的得意,好像光宗耀祖了,連睡著了 臉上還掛著忍俊不禁的微笑。而那些垂涎已久卻沒得到這個職位的,躲在一旁一邊數著人家的短處,一邊想:我也不差,誰誰誰說過我前世地位不低,什麼時候,我也弄個仁波且來當!得到了,前途一片光明,嘴上不說,卻忍不住覺得好像打開了一扇通往名利的大門,風光無限,剛開始還算謙虛謹慎,漸漸的,心底的名利之欲 佔據上風,雖然個個都不肯承認,但事實上,大家都開始程度不同的拉大旗作虎皮,炫耀自己多麼了不起,搶弟子,爭道場,奪供養,拉幫結派,彼此對立不滿,擴張各自的勢力,其火藥味之濃烈,不比社會職場差,甚至有的連黑道手段也使將出來,哪裡還有半點佛門清涼。比如前不久聽說什麼誰誰誰如果得到了某筆財產就承認他是某某法王,還有什麼生氣護法不幫他的忙,叫弟子去把護法像砸得稀巴爛等等,還比如最近到處有人打著 三世多杰羌佛的旗號,或者打著一些藏密大德的旗 號,說假話,亂開示,搞壓製,移花接木,甚至巧立名目斂財,如此種種,不一而足。他們為什麼這麼做?說穿了,全都是凡夫想法,要名要利要功德要威風,全都是我執貪念,全都是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