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人會忽略別人的感受,自作主張地干涉別人的私事,常常造成用看似關心的方式戳到別人的痛點和軟肋。不僅沒有讓人感到溫暖,反而給人帶去了難堪和傷害。

  還有一種人,一天到晚關心跟自己沒有多大關係的事情,要麼就是喜歡跟別人比較:如果你過得比他好,他就會冷嘲熱諷;如果你過得不如意,他就會表面好意安慰你,心裡卻由此得到了平衡。

不知自己的過失是一種隱患.jpg

  要知道,放縱自己的欲望是一種禍害;消費別人的不幸是一種罪惡;不知自己過失是一種隱患。

  懂得克制自己的好奇心,克制自己的表演欲,克制自己時刻想要衝出來的虛榮心和小聰明。在處事當中有所敬畏,並懂得約束自我,不誇大別人的缺點,也不惦念以前的嫌隙,熱情而不逾矩,是我們最基本的修養。然而我們很多人,因為不明信因果和無常,隨業力所遷而不知如何去對執和轉換,往往就會很認真地執于一念一行當中。當有緣相聚時,不懂得珍惜和欣賞,也忘記尊重彼此;而當違緣逆境產生時,又捶胸追悔甚至怨怒他人,直把惡語嗔恚之火燒得遍天,從而種下相續的惡因惡緣。

  《史記》中說“君子交絕,不出惡言。”

  我們修行之人,更應深思此言:“真行自己錯,莫論他人非。”

  當代住世佛陀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鑒別真正的上師》中,提及“真行自己錯,莫論他人非”時,告訴我們,真正的修行人是看到自己的錯,把別人的錯和業力看成自己的錯和業力體現,反照觀看自己哪裡做得不好,不去爭輸贏,不談論、不捲入、不牽掛他人的是非,而反過來認為他的是非就是我的錯,這樣才能建立忍辱菩提。

  而當因緣不具足,有些關係難以為繼時,也不應談論他人的是是非非,況且貶低自己曾經珍重過的人事,並不會讓自己顯得高大。交集過後,給彼此留足體諒和祝福,一切均以因緣觀之,是對彼此最好的釋懷與尊重。

 

 

『歡迎分享、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文章摘自《 802學習班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79AYaADeiSdpWyuc7D7Yg

arrow
arrow

    Cand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